对话中金公司王晟:科创板改变市场生态,注册制下投行回归本源

2021-10-28 16:07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14664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两周年。两年前,注册制与科创板一同落地。目前注册制正由增量走向存量,向全市场逐步推广实施。

对话中金公司王晟:科创板改变市场生态,注册制下投行回归本源

“这两年来,境内资本市场一直在积极拥抱新经济和科技创新,一大批'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中金公司管委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王晟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将以科技为引擎,资本市场也将坚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助力科技自主创新。

他表示,作为市场领先的头部券商,中金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做好内外部协同,把科创板重点支持领域中的“硬科技”企业筛选出来,并推荐到科创板上市。

在他看来,注册制实施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在定价环节进行市场化定价,投行要回归销售、定价本源,这对投行的整体执业质量,风控水平,研究、定价、销售能力及资金实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创板改变市场生态

第一财经:科创板设立两年来,带给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晟:科创板“硬科技”示范效应逐步显现,科技与资本良性互动,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具体来看,一是大批处于行业领先、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类企业上市,发挥了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将过往因盈利指标、业务模式、公司架构等无法满足现有A股上市条件的企业,有效纳入境内资本市场服务体系,扩大了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有效提升了市场包容性。

三是科创板深入贯彻“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企业申请上市过程的透明度、可预期性、审核效率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市场内依法治市,投资者回归理性。

四是发行定价市场化、交易机制灵活,使得市场博弈更为充分,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两年来,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前行,每一步改革方向都牵动人心。我们相信,我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将以科技为引擎,资本市场也将坚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助力科技自主创新。

第一财经:据你观察,境内资本市场的生态变了吗?还可以有怎样的提升?

王晟:这两年来,境内资本市场一直在积极拥抱新经济和科技创新,一大批“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可以看到,围绕培育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监管机构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规则。产业资本也为更多科技企业带来了生态合作的机会。一方面,企业寻找与自身业务相关的较大体量的产业资本合作,加强资本层面的链接。另一方面,大企业也在分拆业务或寻求资本市场的新视角。

不过,科技创新企业普遍具有资本密集、研发周期长等特点,科研和生产投入高,实现盈利所需周期较长;而处于高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强烈,需要源源不断的资本投入以快速确立竞争优势地位,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也亟待进一步拓宽。

从投资银行的角度,建议继续稳步推进推动注册制改革,加大优质项目供给,促进供需平衡,吸引高质量公司上市,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不断推进市场创新与制度优化,并加强市场培训教育。

第一财经:强调“硬科技”是科创板的一大特征。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做出进一步明确。在你看来,当前为何需要反复来强调“硬科技”?

王晟:依托于制度创新,科创板落地以来运行良好,一些“硬科技”企业受益于科创板制度改革。

不过,尽管科创板总体“硬科技”成色较高,但仍有少数申报和在审企业存在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行针对性完善,是必要的务实之举,使得实践中评判科创定位的维度更加多元、方法论更加完善,以更好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是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的具体体现。

投行回归本源

第一财经: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考验着投行的定价能力。现在你们是如何给企业定价的?

王晟:定价主要根据企业的基本面情况,参照行业的市盈率,最后根据机构询价结果确定最终价格。此外,市场环境、投资机构的预期等都对最终IPO定价有一定影响。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使得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得以全面落实,在发行定价过程中,体现和发挥资本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一财经:其实不只是定价不一样了,注册制下券商投行业务面临的是全面的流程再造。你认为应该如何“再造”才更符合当下需要?

王晟:注册制下实施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对投行的整体执业质量,风控水平,研究、定价、销售能力及资金实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行在整个上市及发行定价环节将承担更大责任,面临进一步提升执业和服务能力、提升风控水平和内控能力、增强资本实力等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首先,投行应更加关注业务本身,提高核心业务水平和执业能力,以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把控执业风险;第三,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推动行业整体向着公平、有序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格局。

第一财经:在保荐方面呢?

王晟:作为市场领先的头部券商,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发挥人员机构覆盖面广、研究能力强、行业产业专业度高的优势,围绕国家战略确定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内容、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突出、各细分行业领域领先、市场认可度高等维度,做好内外部协同,把科创板重点支持领域中的“硬科技”企业筛选出来,并推荐到科创板上市。

另一方面,还要勤练“内功”,切实提升项目承揽质量与执业水平,多渠道筛选“硬科技”企业,强化内部把关,持续提升保荐业务执业质量与内控水平;此外,中金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国内、国际双市场行业经验,在推动科创板改革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助推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发展。

第一财经:过去两年,监管层反复强调中介机构扮演好“看门人”角色,并发布了多项规则进行指引或约束。投行业的生态是不是早已不同了?

王晟:科创板设立以来,对于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在整体投行生态层面,更加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对投行的定价能力、销售能力乃至资本实力都提出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更加公平、有序、合理的定价机制和健康竞争格局。

二是在具体投行竞争层面,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各项新业务、优质资源向头部券商聚集,优质资源进一步向顶级投行聚集。

认清责任,压实责任

第一财经:科创板及注册制运行以来,监管部门反复强调“零容忍”、压实中介责任。行业在这方面有明显变化么?

王晟:经过两年的广泛宣传、规则不断出台和完善、监管处罚频次的增加、监管处罚力度的加大以及对保荐人内部问责的明确要求,我们理解压实中介责任在保荐机构层面已深入人心,震慑作用已经非常显著。

随着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规则不断出台和完善,通过中介机构的尽调、把关能将企业进行真正有效地筛选,选出真公司、好公司推荐上市,而有效防范欺诈,关键在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和事后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压实中介责任、强化事后追责提高了防范欺诈的有效性。

第一财经:近期证监会还发布了《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你认为保荐机构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归位尽责”?

王晟:认定保荐机构责任,核心在于判断保荐机构是否“勤勉尽责”以及保荐机构与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责任区分。

划分保荐机构与其他证券服务机构的责任边界时,对其他中介机构已出具专业意见的事项,保荐机构在排除合理怀疑的基础上可以合理信赖。

为更好地归位尽责,保荐机构应敦促业务人员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注册制精神,强化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同时,应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覆盖全业务链条,完善执业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考核与问责机制,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有效落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a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