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的周鸿祎,能否打造出中国版“微软+OpenAI”?

2023-05-20 14:12 来源:TechWeb   阅读量:12130   

当国内参与大模型研发布局的企业们还在卷参数体量、模型效果时,周鸿祎所带领的360集团,在推出“360智脑”等GPT产品的同时,也已经开始围绕GPT生态、AI商店等更加商业化的方向展开布局。

近日,360宣布与智谱AI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研发千亿级大语言模型“360GLM”,开启“双千亿”大模型布局。此举,被外界看作是360打造中国版“微软+Open AI”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周鸿祎还宣布了360上线AI商店,将汇集AI作图、AI写作、AI音频制作等十余类数百种AI工具,推动AI普惠。

在与新浪科技的对话中,直言“不会用AI就会被淘汰”的周鸿祎,对AI又有着哪些新的思考?而他身后的360集团,又将如何打造中国版“微软+Open AI”?

“狂热”背后,GPT其实是工业革命

如今,这一切都正在随着ChatGPT的出现,而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ChatGPT的出现,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得益于开源生态以及技术的发展,目前整个GPT的研发、训练难度,都在降低,AI应用普及的浪潮正加速到来。

周鸿祎告诉新浪科技,“GPT出现,与此前电脑的商用普及有着同样重大的社会意义,是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级的技术变革,将会对整个国家、全人类带来巨大的变化。”

高度推崇背后的信心,源自于对于GPT技术本质的理解。从支撑大模型发展的算力、算法、训练数据以及反馈学习四个维度来看,算力是通用的,有钱便可获得;在ChatGPT指明方向后,算法通过工程化的尝试和智力堆叠,也将最终获得突破;反馈学习得依靠人工参与进行价值观干预;最后,数据的由来还得从场景中来。

当以上条件都具备后,国内追赶ChatGPT也就有了依据,凭借国内的场景、数据优势以及价值观差异,国内甚至也可以做出比ChatGPT更好的GPT产品。

坐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超15亿终端,周鸿祎有着诸多算力、算法、数据以及场景优势。看清了新一轮的GPT浪潮的周鸿祎,难免不会狂热。

针对GPT潜在的不同场景运用,周鸿祎曾将GPT运用分为四类:分别是通用型GPT、行业GPT、专用GPT以及个人GPT。尤其在面向C端用户群体,周鸿祎直言,“除了有聊天机器人、有跟搜索和浏览器相结合的场景外,还会出来很多基于大模型能力的各种小工具,比如说专门写微博的,写小红书的文案等工具。”

他还预言,“将来我们很多人都将会有自己的个人GPT,很有可能你家里拿出一台电脑,就会变成你的个人GPT,把你所有文章、微博、朋友圈乃至于出行、谈话等内容记录并数字化,最终训练成一个个人专有的GPT。”

要抓住微软和Open AI的“秘密”

辨清局势后,周鸿祎所带领的360集团,对于GPT的研发以及生态布局,也正在不断加速。

一个月前,三六零集团正式宣布,基于360GPT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360智脑”率先落地搜索场景,将面向企业用户开放内测。这是国内继百度之后第二家推出GPT产品的互联网大厂。同月,周鸿祎发布主题为“三六零人工智能总动员”的内部信,要求360每一位员工、每个产品和业务都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适应人机协作,着手产品重塑。

几天前,周鸿祎在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宣布360上线AI商店。据悉,目前360AI商店汇集了AI作图、AI写作、AI音频制作等十余类几百种工具,统一陈列和导航。三天后,360宣布与智谱AI达成战略合作,宣称双方共同研发的千亿级大模型“360GLM”已具备新一代认知智能通用模型水准。

动作频发的背后,360布局GPT大模型的步伐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布局的思路也正在从最初的自研360智脑,发展到与智谱AI推进360GLM研发的“双千亿”大模型布局。在周鸿祎看来,“ChatGPT的成功有两个原因——微软和Open AI产研合作的模式是创新。如果只有产业公司,可能就缺乏Open AI科学家长期主义的理想,大家就会比较现实短视。但反过来,如果只有Open AI,就会像谷歌今天干的一样,只能不断发表论文。”

自研之外,借助外部伙伴的力量,也正在成为360集团推进自家GPT产品布局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推出AI商店的做法,也有着明显的吸引AI应用开发群体,打造AI应用生态的意味。

结语:40余团队,万模大战已经开战

近些天,周鸿祎出了本新书命名《超越好奇》。他坦言,正是自己有着不断发现事物的“好奇心”,才让他多次投入到新潮的科技革命中。

显然,ChatGPT的这场革命,竞争是空前的——截至目前,国内已涌现出超40余支大模型团队,从阿里、百度、360等底蕴雄厚的互联网大厂,到科大讯飞、云从科技等AI科技企业,再到王慧文、王小川等明星高管带队的初创团队,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智源研究院等“学院派”大模型队伍,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团队正不断涌现。

不断涌现的大模型团队背后,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俨然一幅“万模大战”即将开启的景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再闭门造车”的360确实有着更多的开创性突破,只不过未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如何持续保持先发优势,仍然需要更多努力。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a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