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清华副教授王笑楠:当你找到了能研究五十年的方向,就没有年龄焦虑了

2023-05-26 10:30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6780   

演讲中的王笑楠 图源:时代财经

蓬松的披肩长发、星星状耳坠、合体的黑色裙装……5月23日,90后清华大学副教授王笑楠现身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她面带笑容,兴奋地介绍她的研究,非常吸睛。

2021年王笑楠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随着团队的几十篇文章接连登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她名声大噪,成为学术界备受关注的新星,“2022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榜单中也有她的名字。

她出生于1990年,17岁考上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出国深造,在海外度过十年,如愿回到母校任教。

在海外期间,她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后,2017年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独立组建课题组,27岁就当上博士生导师,组里不少博士后都比她年龄大。

同样也是在2017年,兴趣广泛的王笑楠明确“AI+化工材料”的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当时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学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冷门,她遭到很多质疑,但一直在争议中坚持着自己认可的、热爱的方向。

2022年底,人工智能里程碑ChatGPT震惊科技界。得益于多年积累,王笑楠启动相关项目,她正在尝试用化学材料AI大模型来优化设计新能源材料,以期打造面向碳中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的“GPT”模型。

在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她接受了时代财经专访,描绘了自己宏大的科研愿景:希望在科研前沿领域做到世界领先,也希望科研成果能转化落地,为国家、社会贡献价值。

未曾因为年龄、性别遭受质疑

时代财经:教学、科研过程中,你会因为年龄小遭到质疑吗?

王笑楠:跟很多资深的专家们在一起时,他们会非常深入地、纯粹地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当你真正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并贡献力量时,大家会忽略了性别和年纪。

科研是高度包容的,我也是非常幸运的。作为一名女性,在各种研讨会上,我偶尔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是现场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女性,但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大家不会刻意关注到这一点,因为一名学者的专业能力、所做的事情可以超越性别的范畴。

可能社会上存在很多偏见,认为女性不适合做很多工作。我们在用自身努力来消除这样的误解,我也带着团队里更年轻的女学生去冲破这种外界的偏见,女孩子千万不要因为性别而放弃。不示弱,就会越来越强。

时代财经:社会上很多青年有35岁焦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笑楠:确实大家有时候对年龄很看重,很多人有35岁焦虑,尤其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但在我自己身上,30岁以后反而是不断沉淀、更加充实的过程。

在科研领域,一名学者在四五十岁时可能还算是青年工作者,我觉得这个观念很好,应该推广到各行各业。我们的父母辈五六十岁,依然年富力强,可以充满热情地继续在做很有创造力的事情。

时代财经:你热爱马拉松、喜欢交友,精力非常旺盛,如何保持这样积极的状态?

王笑楠:我会不断鼓励自己,“鸡”自己,尽量多锻炼身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另外,当你真正热爱一件事情时,是不会觉得累的,因为满心都是想把这件事情做成做好。

在沮丧的时刻,我会适度地跟自己握手言和,也不要强行一直打鸡血。我有时候也让同学们“躺一躺”,休养好之后再一起努力向前冲。有时候我为了科研项目连续多日熬夜、每天只有四个小时的睡眠后,也会倒头睡个大饱觉来恢复精力。

时代财经:怀孕、生孩子后,你有什么改变?

王笑楠:生小孩之后,我的时间观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确实需要照顾小孩子,时间被打得很散。我开始重新思考各项事情的优先级,会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有时候适度放手反而事半功倍。看着小孩子的成长来思考人类是如何获得智能和知识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也让人生更丰盈。

时代财经:在大湾区参加论坛,你认为这里在科研上有什么优势?

王笑楠:大湾区在开展学科交叉的前沿与应用研究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产、学、研结合得非常好,各个学科背景的科学家们会和产业界在一起交流、碰撞,节奏非常快,效率极其高,有很多灵活的机制让科研人员释放出更大活力。

王笑楠以往照片 图源:受访者

在争议中坚持认定的方向

时代财经:你如何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焦虑过吗?

王笑楠:我25岁博士毕业时迎来人生中最焦虑的一段时间,我在想到底应该做什么工作、去哪里发展,如果30岁前找不到愿意付诸一生的方向怎么办。

但当我毕业后赴英国继续做博士后时,我沉浸到自己的科研项目里,不断地寻找最前沿、最重要的方向,后来独立当PI后找到了人工智能和基础科学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并且发现这条充满新鲜挑战的道路走个四五十年都没问题时,我再也没有年龄焦虑了。

时代财经:为什么选择人工智能和化学材料相结合的科研方向?

王笑楠:我们现在的研究是希望把当前发展很迅速的人工智能用到化学材料新技术的开发中,利用好自然领域和工业过程中的大数据,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化工材料研究的加速。

化学材料在衣食住行、新能源、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如今大家关注碳中和目标,是因为面对全球极端天气频现、气候变化的问题,我们急需碳减排,需要很多技术的突破,比如碳捕集转化与利用的材料,里面很多关键技术都亟待开发。

正如论坛上很多院士专家所说,当今的科研范式有了巨大变化,受到大数据、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深深的影响,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拥抱这些新工具,与各自的领域相结合,发挥其价值。

时代财经:可以简单讲讲你要做的面向碳中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的“GPT”模型吗?

王笑楠:从去年年底,ChatGPT吸引了大众关注,因为它确实展现了很强的能力,在大量数据和算力基础上,真正地让人工智能有了一定通用的能力。

我们希望有这样的智能化决策工具,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设计化工新材料,以新的数据驱动范式突破新技术的边界。我们希望建立通用的平台、开发一系列技术工具,让AI真正渗透到生化环材的研究和工业应用中。

时代财经:科研人员应该抓住热点、研究热门领域吗?

王笑楠: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情“热”去研究它,要因为它本身的意义。

从本科开始,我们的研究做所有系统的设计评估,都会考虑到碳排放及其对环境的环境。当时主流模型更多地考虑经济性,很少将碳排放列入考量。出于对低碳绿色工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我们长期研究如何降低碳排放这件事,直到“碳中和”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

青年科研人员在选择方向时,也要看自己的兴趣。我开始研究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时,就深深被它的魅力折服。十年前,人工智能还没有现在的热潮,属于“冷板凳”领域,还有很多人质疑这类方法的可行性。在争议中,我坚持了自己认可的、热爱的方向。我真的很热爱自己在做的事情,也笃信其意义,即使高强度地工作,我也会觉得很快乐。

做科研,也要顶天立地

时代财经:你讲过做科研要“顶天立地”,可以展开讲讲吗?

王笑楠:“顶天”讲的是我们要做世界最前沿的研究,就如丁肇中先生在本次论坛上对科技工作者的勉励:我们有能力做到世界第一,我们也要去争第一。

我们这一代青年科学家乃至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都拥有较好的资源,从小在与世界接轨的舞台上成长起来,也有动力探索最前沿、最重要的工作,敢于从事一些很难的基础研究,做到世界领先。

“立地”是指把研究转化为对社会进步、对国家发展有贡献的成果,尽管我们在大学里工作,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事,但作为一名工科教师,也有责任去推进技术的进步,让最新的科学技术走出实验室,真正地跟产业结合,产生实际效益,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碳中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做贡献。

我常跟同学们讲,希望我们青年一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吸引全世界的关注,有影响力与前沿性,同时还能服务于社会,这是非常宏大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时代财经:你希望所研究的技术给家乡带来什么影响?

王笑楠:我从小在山西长大,以往煤炭开采导致家乡出现严重雾霾、环境受到污染,这些年在政策推动下绿水青山又慢慢回来了,如今需要用新技术留住绿水青山,也助力经济发展。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家乡带来突破和进步,如何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如何建设绿色化工新材料园区、如何发展传统资源型城市的新经济?我们会尽己所能贡献力量。

时代财经:你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其他青年科研人员也是这样吗?

王笑楠:我在国外十年期间,看到祖国一天一天变更好,一步一步变强大,非常希望早日学成归来,融入到时代进步的浪潮里。我们国家已经在很多方面处在国际领先,但也有很多“卡脖子”的问题,我们有最好的平台和资源致力于突破这些最难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青年科研人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丰富的海外经历让我们走向国际化,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交流、竞争,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有更浓烈的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意愿。相信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新青年的共性,不管现实有多难,也许未来还会迷茫,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盛世,也将在其中发光发热。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a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