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升级如何跑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2024-08-19 16:54 来源:国际在线   阅读量:9455   

近年来,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中国市场,其发展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所以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国内良好的产业基础、超大规模市场、数字产业的发展,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和鼓励创新的氛围。

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达到了30.1%和32%,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5.2%。中国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同比增长,显示出整个汽车市场的活跃态势。

在汽车电动化上半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俨然成为全球车企的顶上之战。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价格站持续不断。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下半场,汽车产业如何破局?不少车企将目光放到智能化上,而高阶辅助驾驶毫无疑问是兵家必争之地。

万事俱备 高阶辅助驾驶时机成熟

高阶智驾不再只是纸上谈兵。近年来,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华为ADS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在测试中表现出色,整体上能够显著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小鹏汽车XNGP、蔚来NOP等新势力造车的辅助驾驶功能在不断迭代中逐渐领先;传统车企如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等也都跟上了智能化的脚步。高阶辅助驾驶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已被验证,各家车企及供应商都开始在寻求更高级别的技术突破。

技术层面的推进,让高阶智驾迎来新发展。以传感器技术为例,从过去单一的视觉,到现如今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维度设备加持,高精度感知能力空前提升。与智驾关系极为紧密的算法也在不断演进,通过大模型等让系统的决策判断更为精准。同步提升的还有算力,动辄几百甚至上千TOPS,让数据处理更为高效。

更为关键的是,政策层面也为高阶智驾送来东风。据统计,从2017开始算起,关于智能驾驶技术的相关政策更新了超一百项标准。这能说明,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L3、L4级别的智能驾驶更近了。

在用户感知层面,高阶辅助驾驶实则也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显示,科技力在消费者购车决策考虑要素中占比高达41%。而智能电动车中,智能化对购车的影响力甚至排名第二。这意味着,是否具备L2以及L2+智驾水平,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绝对加分项。

但即便如此,目前L2+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现在相对较低。Samp;P Global Mobility预测,2024年全年实现L2+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约占总体轻型车销量的8%,而且主要是纯电动车型。

Samp;P Global Mobility自动驾驶高级分析师陆道宽判研,未来L2+的发展主要有几个趋势:一方面是整体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更多的混动和燃油车会配备相关功能。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欧美日韩等发达汽车市场同样在积极推进高阶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预测到2030年全球有接近30%的新车装备有L2+及以上自动驾驶级别功能。

另一方面,L2+解决方案成本进一步下降,比如更多纯视觉方案赋能的基础导航辅助驾驶功能逐渐成熟,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价格将进一步下探,这也促进了渗透率的提高;同时,高阶方案持续发展,能够应对更复杂场景,减少接管次数。随着更多城市政策放开,高阶智驾的覆盖城市以及消费者基数也会随之增长,长远来看,有利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舒适的智驾体验。

机遇与挑战并存 供应商应如何应对?

政策的支持为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测试及应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如扩大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范围、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开展智能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等政策措施,都在为高阶辅助驾驶的应用测试创造新场景;而北京推出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则推动了国内其他城市积极开展异地封闭测试场结果互认,使得测试成本下降超50%,这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了门槛。

在享受政策红利时,整车企业和供应商也要积极适应新政策环境的要求。从汽车出海层面来看,中国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发展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汽车市场,其蓬勃发展使新能源出海顺理成章,并带动了一些国内的智驾供应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领先企业,而国际车企选择与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合作符合行业规律。然而,新车在不同地区的销售首先需要满足当地的公告标准和法律法规,如欧洲的GSR法规。陆道宽特别强调,在出海过程中,高阶辅助驾驶成为自主品牌汽车的特别优势,但相较而言传统跨国车企及国际供应商依然具备产品经验和客户接受度的优势。

在智能化技术加速推进的同时,价格战的愈发激烈给整车企业带来更多挑战,并开始影响到了供应商的模式。陆道宽表示,如今中国智驾行业乃至汽车行业整体内卷严重,终端汽车的价格压力逐步传导到供应链,对供应商的硬件采购价格和项目开发费用来说都是挑战。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和通信行业都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这要求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和系统性解决方案来降低硬件成本。例如,大疆车载推出的7V+100TOPS配置方案,系统硬件成本约7000元,旨在让15万元级别的乘用车都拥有城市领航功能,这体现了智能驾驶技术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努力。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也促使供应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智能驾驶的需求。

陆道宽分析指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L2+高阶辅助驾驶市场逐渐趋于向几家头部供应商和主机厂收敛的格局。而这些头部的智驾公司也初步塑造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和一定的品牌认可度。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如何选择?

虽然国内智能驾驶功能与技术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但依然难以突破特定范围的限制,用户只能在车企规定的道路上使用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而端到端概念的出现,让业内找到目前解决这一痛点的核心方法。

业内人士认为,端到端自动驾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简化的系统架构和适应动态驾驶环境的能力上,这些优势使得端到端自动驾驶成为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端到端自动驾驶表现的上限更高,能在复杂场景中提供更佳体验,但其本质上是一个不可解释的黑盒模式,放弃了规则驱动,因此有可能出现人类难以预测的不安全驾驶行为,使得其下限变得不可控。

陆道宽则表示,端到端自动驾驶的上车意味着整体系统软件架构的重构,因此前期需要大规模软件方面的投入。同时因为端到端架构的自动驾驶的优势很大程度得益于端到端可导的特性,更多的参数和更多的训练数据对于算力中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陆道宽总结道,端到端技术有着更高场景泛化能力和低环境信息损失等特点,能够帮助车企解决corner case带来的长尾效应,这对于实现L3甚至L4级自动驾驶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特质。但端到端自动驾驶目前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包括训练不稳定、数据需求量大、缺乏可解释性以及面临法律与伦理挑战。尽管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如提升安全性、提高交通效率等,但其劣势也不容忽视。

诚然,智能驾驶产业虽然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和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

竞争还远远没有走向终局,跑赢汽车智能化下半场还需要综合运用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市场拓展和用户体验提升等多方面的策略,以应对行业内的竞争和挑战。毕竟虽然价格战带来的压力有目共睹,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整车企业及供应商在这种局势下取得了优异的市场表现。

标普全球汽车系列活动将在九月拉开帷幕,围绕自动驾驶这一热点话题,主办方邀请到了同济大学、百度Apollo、宏景智驾、速腾聚创和车联天下等各个优秀单位及企业的代表,以全球化视野共同分享对于自动驾驶发展前景及供应链的看法和经验,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ad9